![]() 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n个换热塔、n台六管制热泵、空调供热系统、空调供冷系统和若干个水箱,每台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均通过带有蒸发水泵的换热塔管路与换热塔连通,蒸发制冷回路管还通过带有供冷水泵的供冷压缩管路与空调供冷系统连通,换热塔管路与供冷压缩管路之间配置有蒸发制冷换热板;每台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均通过配置有冷凝水泵的冷凝供热管路与换热塔连通;所述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上均配置有可控阀门。 公开号:CN214332899U 申请号:CN202022862883.0U 申请日:2020-12-03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方国明 申请人:Hangzhou Zhengx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24F5-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的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 [n0002] 1982年意大利克莱门特公司设计、制造并退出了行业的首台多功能热泵,此类产品一般具有同时利用制冷循环的冷热端,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大为简化,占地面积小、可有效减少甚至取消锅炉等各种优点,随着多功能热泵的进一步发展,二管制热泵、四管制热泵都开始在行业内广泛的使用,更进一步的是类似采用四管制冷热水机组加二管制高温热水模块等形式的六管制热泵的应用,但是六管制热泵的应用尚存有许多弱点,特别是对应较复杂系统的应用,由于缺少合理的安排,导致其能效水平降低,不能最大限度的应用六管制热泵的固有优点,因此在市场上,依然是以二管制热泵、四管制热泵为主的用能系统,开发一种能够合理利用六管制热泵的固有特性,提高用能效率的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势在必行。 [n0003] 例如,申请号:201510631865.2 申请日:2015-09-29的 [n0004] 一种热泵机组耦合冷水机组的双集分水器四管制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主机采用冷水机组加热泵机组的组合形式,夏季有冷负荷、冬季仅有热负荷的区域采用两管制水系统,夏季有冷负荷,冬季同时有冷、热负荷的区域采用四管制水系统,实现夏季供冷,冬季部分区域供热、部分区域同时供冷供热。对传统冷水机组+热泵机组构建的两管制空调系统流程进行改良,通过分设空调冷、热水集分水器及切换阀门的方式,构建一种热泵机组耦合冷水机组的双集分水器四管制空调系统。它包括冷水机组、热泵机组、室外侧换热系统、空调冷水循环泵、空调冷水系统定压装置、冷水集水器、冷水分水器、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空调热水系统定压装置、热水集水器、热水分水器、切换阀门;两管制空调区末端回水设两路支管,一路为两管制空调区末端冷水回水,连接至冷水集水器,一路为两管制空调区末端热水回水,连接至热水集水器),两路支管分别设有设置有切换用的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四管制空调区末端冷水回水接入冷水集水器,四管制空调区末端热水回水接入热水集水器;可见现有技术依然是以二管制热泵、四管制热泵为主的用能系统,开发一种能够合理利用六管制热泵的固有特性,提高用能效率的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势在必行。 [n0005]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但是现有技术对应较复杂系统的应用,由于缺少合理的安排,导致其能效水平降低,不能最大限度的应用六管制热泵的固有优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 [n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包括n个换热塔、n台六管制热泵、空调供热系统、空调供冷系统和若干个水箱,所有换热塔之间相互连接,每台水箱对应有一台六管制热泵,每台六管制热泵均包括宽温热泵压缩机以及相互连接的蒸发制冷回路管、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和冷凝供热回路管,所述相互连接的蒸发制冷回路管、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和冷凝供热回路管由宽温热泵压缩机驱动, [n0007] 每台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均通过带有蒸发水泵的换热塔管路与换热塔连通,蒸发制冷回路管还通过带有供冷水泵的供冷压缩管路与空调供冷系统连通,换热塔管路与供冷压缩管路之间配置有蒸发制冷换热板; [n0008] 对应水箱的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通过配置有全热回收水泵的全热回收管路与水箱连接, [n0009] 未对应水箱的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通过配置有供暖水泵的供暖管路与空调供热系统连通,全热回收管路与供暖管路之间配置有全热回收换热板; [n0010] 每台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均通过配置有冷凝水泵的冷凝供热管路与换热塔连通; [n0011] 所述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上均配置有可控阀门。 [n0012] 本实用新型根据六管制热泵的结构,分别配置了可控的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使其根据不同的工况做出合理的导通关断选择,能够产生较好的供暖、供冷、自平衡等工况。通过调整各管路之间的状态完全可以实现:双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和单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在不同的环境下最为合理和高能效的控制运行,能最大限度发挥六管制宽温热泵的最大功效。本实用新型中的六管制热泵推荐使用六管制的宽温热泵,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选用其他的热泵进行等同替换时也能以劣化的形式达到相应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中n为序列编号,如1号水箱,其对应的阀门即为阀门K11、阀门K11’、阀门K21、阀门K21’等,其中阀门K11与阀门K11’为关联阀门,阀门K21与阀门K21’为关联阀门。 [n0013] 作为优选,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与阀门Z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Zn的第二端与n号换热塔的输入端连接,n号换热塔的输出端与阀门Z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Zn’的第二端与n号蒸发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水泵的输出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与阀门K1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K1n的第二端与空调供冷系统输入端连接,空调供冷系统的输出端与供冷水泵的输入端连接,供冷水泵的输出端与阀门K1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K1n’的第二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供冷水泵的输出端通过阀门K2n’与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一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一输出端与空调供冷系统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二输入端与n号蒸发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二输出端通过阀门K2n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连接,阀门K1n’与阀门K1n为联动阀门,阀门K2n’与阀门K2n为联动阀门。 [n0014] 作为优选,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出端与阀门R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Rn的第二端与对应水箱的入口连接,对应水箱的出口与对应的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出端与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人端连接,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出端与阀门Nn与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二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二输出端与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一输入端与n号供暖水泵的输出端连接,n号供暖水泵的输入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出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一输出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n0015] 作为优选,未对应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的输出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出端与n号供暖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供暖水泵的输出端与未对应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 [n0016] 作为优选,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的输出端通过阀门Tn与n号换热塔的输入端连接,n号换热塔的输出端与n号冷凝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冷凝水泵的输出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 [n0017]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上均配置有流量计和/或温度传感器。 [n0018] 作为优选,n号水箱的入口处设置有阀门Bn,阀门Rn的第二端通过阀门Bn与对应水箱的入口连接,n号水箱的出口处设置有阀门Cn,n号水箱的出口通过阀门Cn与对应的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水箱的供水端通过阀门An向热水供应系统供水。 [n0019]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六管制热泵的结构,分别配置了可控的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使其根据不同的工况做出合理的导通关断选择,能够产生较好的供暖、供冷、自平衡等工况。通过调整各管路之间的状态完全可以实现:双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和单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在不同的环境下最为合理和高能效的控制运行,能最大限度发挥六管制宽温热泵的最大功效。 [n0020]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2为本实施例中六管制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23]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24]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25]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26] 图7为本实施例全负荷空调供暖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27] 图8为本实施例空调供暖负荷卸载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28] 图9为本实施例空调供暖及生活热水制热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29] 图10为本实施例生活热水制热及空调供暖/热泵不停机切换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0] 图11为本实施例空调供暖情况下的供冷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升温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1] 图12为本实施例满负荷生活热水制热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2] 图13为本实施例满负荷生活热水制热卸载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3] 图14为本实施例生活热水运行加热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4] 图15为本实施例生活热水制热情况下的全冷回收为空调供冷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5] 图16为本实施例全负荷空调供冷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6] 图17为本实施例全负荷空调供冷卸载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7] 图18为本实施例空调供冷情况下的全热回收制热水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8] 图19为本实施例单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39] 图20为本实施例双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导通示意图; [n0040] 图21为本实施例中换热塔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41] 图22为本实施例中水箱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42] 图中:1、供冷水泵,2、蒸发水泵,3、冷凝水泵,4、供暖水泵,5、全热回收水泵,6、蒸发制冷回路管,7、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8、冷凝供热回路管,9、宽温热泵压缩机,11、换热塔管路,12、供冷压缩管路,13、全热回收管路,14、供暖管路,15、冷凝供热管路,A0、六管制热泵,A1、空调供热系统,A2、空调供冷系统,A3、水箱,A4、全热回收换热板。 [n0043]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n0044] 实施例1: [n0045] 一种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参见附图1至附图6以及附图21、22),包括n个带有换热风机的换热塔、n台六管制热泵A0、空调供热系统A1、空调供冷系统A2和若干个水箱A3,所有换热塔之间相互连接,每台水箱对应有一台六管制热泵,每台六管制热泵均包括宽温热泵压缩机9以及相互连接的蒸发制冷回路管6、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7和冷凝供热回路管8,所述相互连接的蒸发制冷回路管、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和冷凝供热回路管由宽温热泵压缩机驱动, [n0046] 每台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均通过带有蒸发水泵2的换热塔管路11与换热塔连通,蒸发制冷回路管还通过带有供冷水泵1的供冷压缩管路12与空调供冷系统连通,换热塔管路与供冷压缩管路之间配置有蒸发制冷换热板; [n0047] 对应水箱的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通过配置有全热回收水泵5的全热回收管路13与水箱连接, [n0048] 未对应水箱的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通过配置有供暖水泵4的供暖管路14与空调供热系统连通,全热回收管路与供暖管路之间配置有全热回收换热板A4; [n0049] 每台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均通过配置有冷凝水泵3的冷凝供热管路15与换热塔连通;所述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上均配置有可控阀门,其中,换热塔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为复用管路。 [n0050] 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与阀门Z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Zn的第二端与n号换热塔的输入端连接,n号换热塔的输出端与阀门Z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Zn’的第二端与n号蒸发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水泵的输出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与阀门K1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K1n的第二端与空调供冷系统输入端连接,空调供冷系统的输出端与供冷水泵的输入端连接,供冷水泵的输出端与阀门K1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K1n’的第二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供冷水泵的输出端通过阀门K2n’与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一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一输出端与空调供冷系统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二输入端与n号蒸发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二输出端通过阀门K2n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连接,阀门K1n’与阀门K1n为联动阀门,阀门K2n’与阀门K2n为联动阀门。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出端与阀门R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Rn的第二端与对应水箱的入口连接,对应水箱的出口与对应的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出端与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人端连接,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出端与阀门Nn与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二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二输出端与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一输入端与n号供暖水泵的输出端连接,n号供暖水泵的输入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出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一输出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未对应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的输出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出端与n号供暖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供暖水泵的输出端与未对应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的输出端通过阀门Tn与n号换热塔的输入端连接,n号换热塔的输出端与n号冷凝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冷凝水泵的输出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上均配置有流量计和/或温度传感器。n号水箱的入口处设置有阀门Bn,阀门Rn的第二端通过阀门Bn与对应水箱的入口连接,n号水箱的出口处设置有阀门Cn,n号水箱的出口通过阀门Cn与对应的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水箱的供水端通过阀门An向热水供应系统供水。本实施例中n为序列编号,如1号水箱,其对应的阀门即为阀门K11、阀门K11’、阀门K21、阀门K21’等,其中阀门K11与阀门K11’为关联阀门,阀门K21与阀门K21’为关联阀门。 [n0051] 以4个换热塔、2个承式水箱和4个六管制热泵,其中1号和2号六管制热泵对应连接有承式水箱,具体举例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参见附图7至附图20)如下, [n0052] 全负荷空调供暖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53] A1、收到群控开机指令; [n0054] A2、开1号至4号供暖水泵; [n0055] A3、关阀门R1、R2,开阀门N1、N2、启动1号和2号全热回收水泵,关阀门K11、K21 、K12、K22 、K13、K23、K14、K24; [n0056] A4、开阀门Z1、Z1’、Z2、Z2’、Z3、Z3’、Z4、Z4’、T1、T2、T3、T4、启动1号蒸发水泵2号蒸发水泵、3号蒸发水泵、4号蒸发水泵、1号换热风机、2号换热风机、3号换热风机、4号换热风机; [n0057] A5、启动空调供热系统压缩机。 [n0058] 空调供暖负荷卸载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59] B1、收到群控关机指令 [n0060] B2、4号六管制热泵逐步卸载运行负荷、关停压缩机,3号六管制热泵运行负荷持续下降,直至关停压缩机,1号六管制热泵和2号六管制热泵逐步卸载运行负荷、关停压缩机 [n0061] B3、关4号换热风机、4号蒸发水泵、T4阀,关3号换热风机、3号蒸发水泵、T3阀, 关2号换热风机、2号蒸发水泵、T2阀,关1号换热风机、1号蒸发水泵、T1阀, [n0062] B4、关4号空调供暖水泵,3号空调供暖水泵节能变频状态运行,关1号2号空调供暖水泵,关1号2号空调全热回收水泵, 开阀门R1、R2然后关阀门N1和N2。 [n0063] 空调供暖及生活热水制热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64] C1、收到生活热水制热开机指令,1号水箱水温低于开机设置温度值时,关阀门A1、开阀门B1,向1号全热回收热泵发出开机指令; [n0065] C2、开阀门Z1、Z1’、T1、启动1号换热风机、蒸发水泵, [n0066] C3、关阀门N1、开阀门R1、启动1号全热回收水泵 [n0067] C4、启动压缩机。 [n0068] 生活热水制热及空调供暖/热泵不停机切换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69] D1、当目标温度值大于停机温度设定值且空调供暖有需求时,开阀门N1, [n0070] D2、开1号空调供暖水泵,关阀门R1。 [n0071] 空调供暖情况下的供冷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升温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72] E1、3号和4号六管制热泵以供暖模式运行, [n0073] E2、冷冻水温度已达设定低温值时, [n0074] E3、开阀门Z3、T3,启动3号换热风机,开阀门K24、K24’、启动4号空调供冷水泵, [n0075] E4、关阀门K23、K23’、关闭3号空调供冷水泵,关阀门Z4、T4、关闭4号换热风机。 [n0076] 满负荷生活热水制热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77] F1、水箱自检,可以设定1号水箱、2号水箱任意优先,1号水箱优先加温为例,开B1阀、关A1阀、发出热泵启动指令,温度升至设定水温上限值时, [n0078] F2、开阀门Z1、Z1’、T1、启动1号换热风机、1号蒸发水泵,开阀门Z2、Z2’、T2、启动2号换热风机、2号蒸发水泵, [n0079] F3、开阀门R、启动1号全热回收水泵、关阀门N1,开阀门R2、启动2号全热回收水泵、关阀门N2, [n0080] F4、启动1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启动2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 [n0081] 满负荷生活热水制热卸载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82] 2号水箱初始加温为例, [n0083] G1、开阀门B2、关阀门A2, [n0084] G2、关阀门B1、开阀门A1、1号水箱投入运行, [n0085] G3、温度升至设定水温上限值时, [n0086] G4、发出热泵停机指令。 [n0087] 生活热水运行加热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88] H1、2号水箱上部温度低于设定水温下限值时,开阀门A1、关阀门B1, [n0089] H1、关阀门A2、开阀门B2, [n0090] H1、得阀门B2全开反馈信号发出六管制热泵启动指令, [n0091] H1、2号水箱下部温度升至设定值发出六管制热泵停机指令。 [n0092] 生活热水制热情况下的全冷回收为空调供冷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93] I1、开阀门K22’、1号空调供冷水泵, [n0094] I2、开阀门K22、关阀门Z2、关闭1号换热风机、关阀门T1。 [n0095] 全负荷空调供冷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096] J1、收到群控开机指令 [n0097] J2、开阀门K11、K11’、K12、K12’ K13、K13’ K14、K14’启动1号2号3号4号空调供冷水泵 [n0098] J3、关阀门Z1、Z1’、Z2、Z2’、Z3、Z3’、Z4、Z4’, [n0099] J4、开阀门T1、T2、T3、T4、启动1号蒸发水泵、1号换热风机、2号蒸发水泵、2号换热风机、3号蒸发水泵、3号换热风机、4号蒸发水泵、4号换热风机, [n0100] J5、1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2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3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4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 [n0101] 全负荷空调供冷卸载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102] K1、收到群控停机指令 [n0103] K2、先卸载运行负荷、关停1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2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3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4号六管制热泵压缩机, [n0104] K3、关闭1号换热风机、1号冷凝水泵、阀门T1,关闭2号换热风机、2号冷凝水泵、阀门T2,关闭3号换热风机、3号冷凝水泵、阀门T3,关闭4号换热风机、4号冷凝水泵、阀门T4, [n0105] K4、关1号空调供冷水泵、2号空调供冷水泵、3号空调供冷水泵,4号供冷水泵变频运行。 [n0106] 空调供冷情况下的全热回收制热水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107] L1、收到生活热水制热指令, [n0108] L2、开阀门R1、启动1号全热回收水泵, [n0109] L3、关闭1号换热风机、1号冷凝水泵、关阀门T1。 [n0110] 单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111] M1、空调供暖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 [n0112] M2、关闭3号换热风机、3号冷凝水泵、关阀门T3, [n0113] M3、3号供暖水泵变频节能运行。 [n0114] 双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n0115] N1、空调供暖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 [n0116] N2、开阀门T3,启动3号冷凝水泵、3号换热风机变频节能运行, [n0117] N3、3号供暖水泵变频节能运行。本实施例根据六管制热泵的结构,分别配置了可控的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使其根据不同的工况做出合理的导通关断选择,能够产生较好的供暖、供冷、自平衡等工况。通过调整各管路之间的状态完全可以实现:双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和单换热塔供暖空调自动平衡冷热量运行状态下的降温工作状态,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在不同的环境下最为合理和高能效的控制运行,能最大限度发挥六管制宽温热泵的最大功效。 [n0118]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换热塔、n台六管制热泵、空调供热系统、空调供冷系统和若干个水箱,所有换热塔之间相互连接,每台水箱对应有一台六管制热泵,每台六管制热泵均包括宽温热泵压缩机以及相互连接的蒸发制冷回路管、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和冷凝供热回路管,所述相互连接的蒸发制冷回路管、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和冷凝供热回路管由宽温热泵压缩机驱动, 每台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均通过带有蒸发水泵的换热塔管路与换热塔连通,蒸发制冷回路管还通过带有供冷水泵的供冷压缩管路与空调供冷系统连通,换热塔管路与供冷压缩管路之间配置有蒸发制冷换热板; 对应水箱的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通过配置有全热回收水泵的全热回收管路与水箱连接, 未对应水箱的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通过配置有供暖水泵的供暖管路与空调供热系统连通,全热回收管路与供暖管路之间配置有全热回收换热板; 每台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均通过配置有冷凝水泵的冷凝供热管路与换热塔连通; 所述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上均配置有可控阀门。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与阀门Z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Zn的第二端与n号换热塔的输入端连接,n号换热塔的输出端与阀门Z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Zn’的第二端与n号蒸发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水泵的输出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与阀门K1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K1n的第二端与空调供冷系统输入端连接,空调供冷系统的输出端与供冷水泵的输入端连接,供冷水泵的输出端与阀门K1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K1n’的第二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供冷水泵的输出端通过阀门K2n’与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一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一输出端与空调供冷系统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二输入端与n号蒸发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蒸发制冷换热板的第二输出端通过阀门K2n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的蒸发制冷回路管的输出端连接,阀门K1n’与阀门K1n为联动阀门,阀门K2n’与阀门K2n为联动阀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出端与阀门Rn的第一端连接,阀门Rn的第二端与对应水箱的入口连接,对应水箱的出口与对应的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出端与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人端连接,对应有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输出端与阀门Nn与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二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二输出端与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一输入端与n号供暖水泵的输出端连接,n号供暖水泵的输入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出端连接,n号全热回收换热板的第一输出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未对应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的输出端与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空调供热系统的输出端与n号供暖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供暖水泵的输出端与未对应水箱的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全热回收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的输出端通过阀门Tn与n号换热塔的输入端连接,n号换热塔的输出端与n号冷凝水泵的输入端连接,n号冷凝水泵的输出端与n号六管制热泵中冷凝供热回路管的输入端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塔管路、供冷压缩管路、全热回收管路、供暖管路和冷凝供热管路上均配置有流量计和/或温度传感器。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n号水箱的入口处设置有阀门Bn,阀门Rn的第二端通过阀门Bn与对应水箱的入口连接,n号水箱的出口处设置有阀门Cn,n号水箱的出口通过阀门Cn与对应的n号全热回收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水箱的供水端通过阀门An向热水供应系统供水。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1476406U|2010-05-19|低温准双级空气源热泵装置 CN207118211U|2018-03-16|一种数据机房冷凝热回收辐射供暖系统 CN101957060A|2011-01-26|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热水机 CN111380257A|2020-07-07|一种利用内燃机缸套水余热实现不停机除霜的热泵 CN101280957A|2008-10-08|并列双循环热泵热水器 CN108548332A|2018-09-18|一种太阳能光伏环路热管热水系统 CN105571151B|2018-07-17|一种太阳能磁悬浮中央空调供热系统 CN214332899U|2021-10-01|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 CN201401998Y|2010-02-10|一种二级加热即热式热水空调器 CN101116595A|2008-02-06|空调蒸煮器 CN201062898Y|2008-05-21|一种废热回收即热补水循环式依附型热泵装置 CN112503662A|2021-03-16|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765140U|2019-04-19|一种冬季低能耗的制冷系统 CN201757540U|2011-03-09|一种多功能冷热联供热泵系统 CN106949660A|2017-07-14|多功能空调设备 CN2916468Y|2007-06-27|一种定频高效一拖多空调器 CN211503240U|2020-09-15|一种直膨式井筒防冻加热装置 CN103512271A|2014-01-15|带烟气换热器的直燃三用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14581900U|2021-11-02|一种用于燃机电厂的空调冷热源系统 CN103512272B|2015-07-01|带双节能装置的直燃三用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11400341U|2020-09-01|一种自给型水源热泵热水节能系统 CN202869078U|2013-04-10|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 CN213020412U|2021-04-20|新型地源热泵机组 CN209639098U|2019-11-15|梯级加热多能源互补型水循环地暖系统用主机 CN210374156U|2020-04-21|一种双蒸发温度热泵系统和空调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862883.0U|CN214332899U|2020-12-03|2020-12-03|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CN202022862883.0U| CN214332899U|2020-12-03|2020-12-03|六管制热泵的联合用能系统|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